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前沿资讯
低氧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新机制被揭示
2019-03-29 16:32
来源:whltg
阅读数:137

低氧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新机制被揭示.jpg 

1998年,间充质干细胞(MSCs)被报道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以来,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一直备受瞩目。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时玉舫课题组长期从事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相关研究,该团队的前期研究发现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所处的炎症微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炎症因子赋予M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另一方面炎症因子的多样性和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又决定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可塑性,这些认识对于指导MSCs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不同微环境下MSCs的特性优化和免疫调节机制认识也是当前国际MSCs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

 

201927日,时玉舫/王莹课题组在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题为IGF-2 Preprograms Maturing Macrophages to Acquir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的研究论文。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低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的蛋白表达谱,发现其分泌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2, IGF-2)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分子,并揭示了IGF2执行免疫抑制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对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潜能。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系统比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MSCs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低氧培养条件下人源MSCs借以IGF-2能有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该作用主要依赖于IGF2对于PD-L1high巨噬细胞的促进作用,并通过PD-L1提高Foxp3+Treg的分化并执行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抑制作用。

 

对巨噬细胞的分析,发现IGF-2不影响成熟巨噬细胞向具有抗炎功能巨噬细胞的转变,而是作用于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使得在IGF2调控下成熟的巨噬细胞具备持续的免疫抑制能力。这一作用的形成与IGF-2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和代谢重编程使得巨噬细胞处于对氧化磷酸化的代谢偏向性密切相关。阻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V的活性能够抑制IGF-2重编程巨噬细胞上PD-L1的高表达和其促进Treg分化的能力。

 

总的来说,该研究阐明了低氧条件下MSCs通过IGF2,赋予成熟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氧化磷酸化的代谢偏向性,诱导抗炎巨噬细胞的形成并促进Treg分化,从而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研究结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有效的分子。